8 月 1 日起,《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將全面施行。《辦法》提出,從業機構開展人民幣 10 萬元以上(含 10 萬元)或者等值外幣現金交易的,應當根據《辦法》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
《辦法》明確,客戶單筆或者日累計金額人民幣 10 萬元以上(含 10 萬元)或者等值外幣現金交易的,從業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在交易發生之日起 5 個工作日內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該管理辦法的施行是我國完善反洗錢體系的重要舉措,對貴金屬市場影響總體積極可控。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告訴 Barrons 巴倫:第一,強化大額現金交易的報告要求,短期內可能促使部分現金交易轉向非現金方式或更加審慎,對依賴大額現金流的局部市場或造成一定交易成本上升和心理影響;第二,長期看,通過遏制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能提升行業透明度與合規性,規范市場秩序,增強合法投資者信心;第三,雖然機構需承擔額外的監測與報告義務,但該政策旨在保障行業健康發展,不會改變市場基本面,反而有助于營造更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
業內人士認為:這屬于監管補位而非加碼,《辦法》把珠寶首飾、金條金幣、鉆石彩寶等線下門店及線上平臺一次性納入反洗錢體系,與國際 FATF 標準接軌,屬于 " 補缺口 "。
未來,《辦法》對合規經營的頭部機構影響有限。銀行、交易所、大型連鎖金店早已執行大額交易報告,此次只是將報告閾值統一到 "10 萬元現金 ",并延伸至中小商戶和個體工作室。
在業內人士看來,為避開報告義務,消費者會更傾向使用銀行卡、手機銀行、數字人民幣等轉賬方式;商戶也會主動引導大額客戶 " 刷卡買金 ",現金占比預計下降。
短期來看,可能抑制部分 " 灰色 " 需求。禮品金條、婚慶高客單、典當回購等場景過去常用現金規避溯源,現在需實名、錄像、5 日內上報,可能使部分高凈值客戶改用轉賬或分拆交易,從而壓縮 " 水客 " 和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
中長期利好行業健康發展。提高透明度后,銀行授信、保險、回購渠道會更愿意與合規商戶合作,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品牌溢價增強。
" 對金價影響中性。大額報告僅涉及現金交易,且黃金定價權在全球市場,國內需求結構的小幅變化不足以改變國際金價方向。" 上述人士表示。
當前,隨著美國與歐盟、日本、英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稅談判相繼落地,政治和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明顯下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重新回暖。
武澤偉分析:一方面,美元指數觸底反彈,對黃金等非美資產造成壓力;另一方面,全球股票市場普遍上漲,分流了投向黃金市場的資金。而從年內漲幅來看,盡管近期黃金走勢低迷,但要注意到黃金年內依然保留了不小的漲幅,因此黃金在高位震蕩是正常情況。
他依然看好黃金未來的走勢:主要是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已經發生劇烈變動,這將是一個持續變革的過程,不會被短期事件所停止,黃金作為非主權資產,其避險價值將被越來越多的官方和私人投資者所認知。
(本文首發于 Barron's 巴倫中文網,作者|孫騁,編輯|蔡鵬程)
更多對全球市場、跨國公司和中國經濟的深度分析與獨家洞察,歡迎點擊https://www.barron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