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今年 4 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深刻闡釋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理念方針,書寫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
明天(7 月 26 日),2025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將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開幕。作為中國和東盟唯一以教育為主題的政府間交流合作平臺,18 年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從教育 " 獨唱 ",發展為教育 " 領唱 "、多領域 " 齊唱 " 的大開放格局。貴州作為交流周的永久舉辦地,借教育搭臺,在人文交流、科學研究、經貿合作等領域成效斐然。
2025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明天(7 月 26 日)將在貴安新區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開幕
打響 " 留學中國,學在貴州 " 品牌
" 畢業后我要留在貴州!這里的氣候實在太棒了!"
來華兩年間,越南姑娘阮氏順珠已經把貴州當作第二故鄉。她不僅迷上了酸湯魚、絲娃娃等地道黔味,更被黔山綠水深深吸引。作為貴州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研二學生,她表示,希望未來能發揮專業優勢,成為連接中越兩國的文化使者。
隨著貴州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 留學中國,學在貴州 " 品牌持續擦亮。一組數據可以窺見其中跨越式發展:2008 年,來黔留學生人數不足百人。2024 年,貴州 32 所院校具備招收留學生資格,累計接收 79 國 2.3 萬余人次學生,其中東盟生源占 70% 以上。
近年來,貴州主動融入 " 一帶一路 " 建設和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借助中國 - 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平臺,貴州高校越來越注重 " 走出去 " 和 " 引進來 " 雙線發展:
貴州大學與泰國皇太后大學合作開設 " 植物病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 ",填補了貴州與東盟國家中外合作辦學的空白。
貴州民族大學就與緬甸、越南等東盟國家的 21 所高校及機構簽約,與老撾、菲律賓多所高校實現資源共享,共建優質課程。
" 讀書時不理解,為什么老師不能容忍出現哪怕 0.1 毫米的誤差。工作后才懂得中國古語‘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真正含義。"2019 年畢業于貴州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老撾小伙言?;貞?,在中國求學時,老師的嚴格要求讓他獲益良多?;貒螅群髤⑴c數個中國援助老撾工程項目建設。在貴州民族大學 20 多名投身中老鐵路服務的老撾留學生中,言希就是代表。
貴州職教揚帆 " 出海 "
職業教育是中國 - 東盟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貴州已與東盟國家共建 40 余個海外產業學院、60 余個實訓基地,成立中國 - 東盟職教合作聯盟等十大聯盟。職業院校突破傳統單向合作模式,探索出 " 標準共定、人才共育、基地共建 " 的協同發展路徑,實現從硬件輸出到標準輸出的質變。
早在 2018 年,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經中國外交部、教育部批準入選瀾湄基金項目,旨在服務瀾滄江 - 湄公河沿岸國家軌道交通技能人才培養。學院開發了軌道交通 + 中文國際化培訓課程、裝備制造+中文國際化培訓課程,編制國際化培訓教材,建成老撾巴巴薩職業技術學院海外技能培訓站,累計培訓學員上萬人次。
2019 年,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將絲路學院辦到了柬埔寨,這是貴州省第一家 " 走出去 " 辦學的高職院校。這所絲路學院由柬埔寨馬德望省理工學院提供教學場地,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提供師資力量。
早前,柬埔寨國家技術培訓學院院長約克 · 索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開展國家間的職業教育交流,有助于提高職業教育項目的質量,參加國際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的學生可以接觸不同的教育體系和教學風格,幫助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并培養其全球化的視野。
教育搭臺 越走越親
教育搭臺,互惠共榮。近年來,貴州把東南亞作為對外開放主方向,商貿往來頻繁。今年,交流周將緊扣構建開放互鑒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目標要求,重點聚焦職教出海、數字教育和教師能力提升三個方向與東盟國家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
建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人工智能、師生交流的教育合作新機制,建立 " 貴匠工坊 " 職業教育聯盟,發布貴州職教出海旗艦品牌—— " 貴匠工坊 ",首期預計落地 8 至 10 家。
以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為平臺,匯聚國內相關高校及領域內優秀數字課程資源和智能數字工具,共建面向海外數字資源中心和慕課平臺,目前已經匯聚國內外課程資源 467 門,上線虛擬實驗項目超 10 項。
在教育部指導支持下,將舉辦教師國際交流合作研討會和 STEM 教師培訓班,50 名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東盟國家的科學教師來黔參加為期一周的能力提升培訓。
今年,交流周還將圍繞集中展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成果,豐富拓展交流周平臺功能,深化 " 教育 +" 項目模式創新,吸引更廣泛的東盟及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參與到中國—東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動中來,以教育搭臺,讓中國和東盟相約貴州,越走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