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確實是牛市。不過,小二得到的反饋是,大家的體驗感并不強烈,大部分投資者才剛回本,少數還在虧損中。完全沒有之前 "924 行情 " 和 2 月份 DeepSeek 行情的那種狂歡。
那么,這波牛市的難點在哪里?
這波牛市考驗認知水平
從成交額的角度,我們來看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主線板塊在哪里。
可以看出主線在軟件服務、元器件、半導體、電氣設備、汽車等,投資者的注意力自然也在這些方向上。
1. 銀行板塊
銀行板塊是大多數投資者大概率不會涉及的板塊,包括小二。去年銀行股板塊的漲幅超過 45%,固有思維都不會去碰了,但今年銀行板塊指數最大漲幅接近 28%!背后有流動性提升、險資入市等原因,但這種信息差和所謂的 " 高位焦慮 " 足以勸退想半路上車的投資者。
今年醫藥板塊牛市源自創新藥,邏輯有三點:海外授權、行業指數跌了三年業績依然向好、政策變化。
3. 周期板塊
相對而言,周期板塊的群眾基礎較高,核心邏輯就是漲價,各行業 " 反內卷 " 淘汰落后產能,又有 1.2 萬億元工程這樣的大訂單需求。因此,別看昨天周期方向有分歧,這波周期股起勢后,牛市還會持續。
然而,由于 " 反內卷 " 涉及的板塊比較多,投資者又很容易出現選擇困難癥,只要一猶豫,就會貽誤戰機。
回到本文的標題,為什么這波牛市不容易抓住?
因為漲幅領先的板塊很考驗認知能力,且恰好不在投資者習慣聚焦的方向。不過也不必擔心,市場總會輪動到的,股民所說的 2015 年大牛市,其實在 2014 年就啟動了;2021 年的基金抱團牛,其實在 2019 年就開始了。
這波牛市最終會走多高?或者說從 "924" 行情開啟的這波牛市,還有多大潛力?這里,引用經典指標市值 /GDP。在去年 "924" 行情時,小二就提及過這個思路。
2024 年 GDP 是 134.91 萬億元,目前 A 股總市值 109.74 萬億元。市值 /GDP 的值為 81.35%。
所以,小二從不懷疑牛市到來,只在意是否能給一個調整上車的機會。
復盤 2019-2021 年的寧德時代,在其成為 10 倍股的過程中,出現過四次跌幅達 20% 左右的調整,哪怕抄到一次底,收益也會是豐厚的。
股民的 " 康波周期 "
人生起飛靠康波。春節時,小二寫了一篇《可能真的要 " 錯過 " 兩輪大牛市,才能穩定盈利……》,期望這輪牛市能成為各位的 " 交易主場 "。
前幾天,小二明確感覺到,未來幾年將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 " 康波周期 ",十幾年的投資學習成果,將在本輪牛市中盡數變現,實現資產躍遷。
(小二哥)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