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薛皓皓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飛榴科技
" 我們已經服務了上千家鞋服企業和數十萬位鞋服工人。" 飛榴科技聯合創始人劉珂說。
2016 年,劉珂和兩位 IBM 同事,費翔和盧維成,一同創立了飛榴科技。飛榴科技成立近 10 年,通過 AI 為傳統鞋服行業提效,已成功改造上萬條鞋服產線。
通過自研的 AI 大模型算法,飛榴科技打通了鞋服生產、供應鏈和銷售的鏈條,提升傳統鞋服產業鏈各環節的運作效率,實現服裝行業的智能化生產和品牌方的柔性供應鏈協同。
"2025 年公司營收將實現 2~3 倍增長,出海業務營收尤其增長迅速。" 劉珂表示。
2023 年起,飛榴科技開始海外布局,為中國鞋服企業的海外工廠提供 AI 解決方案,目前海外項目已在柬埔寨、緬甸、埃及、孟加拉等地落地。公司正開辟亞洲和非洲的新市場。
目前,飛榴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泰證券、招商局資本、軟銀中國、高瓴創投、紀源資本、字節跳動等。
劉珂、費翔和盧維成三位是 IBM 的同事。劉珂是馬里蘭大學博士,費翔也是馬里蘭大學博士,他曾任美國 IBM 沃森研究院 Watson 大模型首席科學家,領導并參與了 Zara、Jcrew 等國際知名服裝企業的供應鏈項目。
他們從工作中發現,鞋服生產對市場需求響應慢,往往陷入 " 高庫存 " 困境,即使是國際頭部快時尚品牌也不例外。
費翔從小在國內鞋服工廠長大,目睹了工人們的勤勞和辛苦。當時,鞋服工人的工作效率低,時常為趕工而加班到深夜,如今的 90 后、00 后不愿進廠 " 踩縫紉機 ",鞋服廠經常陷入用工荒。
" 對鞋服生產線進行柔性化改造,提升鞋服供應鏈效率,不僅是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需要,也是眾多中國鞋服公司的需求。" 劉珂說:" 雖然中國有四十萬家鞋服廠,有四萬億元年產值的市場規模,但是生產鞋服主要靠工人的手工縫制,效率低下。通過數字化改造,不僅可大幅提升工人生產效率,而且能減少‘高庫存’問題的發生。"
2016 年,三人共同創立了飛榴科技,費翔擔任 CEO、劉珂擔任 CPO(首席產品官),盧維成擔任 CTO。他們想用 AI 技術提升國內鞋服生產效率。
創立之初,飛榴科技必須克服國外方案落地國內的 " 水土不服 ",這種 " 水土不服 " 主要體現為國內鞋服公司不愛用這套 " 提效 " 方案。
工廠老板害怕這種部署會延誤工期,工人害怕這種部署會影響工作效率,繼而影響自己的計件工資。
比如,某鞋服廠老板投入數百萬改造吊掛產線,結果實施兩個月后車間竟無法正常生產,還流失了 200 多名熟練工人,損失慘重。
國內鞋服廠不愛用,飛榴科技就無法生存。
劉珂考慮到國內外的鞋服廠存在本質的區別——國外是人適應機器,國內是機器適應人。于是,他們想到的解決方案是,以人為本,根據工人的技能、工廠工序的要求、車間設備的分布去部署信息系統,然后通過 AI 大模型算法,去適配并迅速落地。
使用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飛榴科技不僅能把部署時間減少到 1 周以內,而且讓年紀大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員工都能迅速上手使用。
只有這樣,國內鞋服廠才更容易接受。
為了貼合工廠實際需要,劉珂和工人一起住進大棚屋,吃起大鍋飯,隨時和工人了解情況,哪里有問題馬上改。
" 當時我們碰到的一個問題是,工人覺得剛部署的系統,刷卡太影響工作效率。他們工作時需刷兩張卡,一張刷身份信息,一張刷衣料信息。了解問題后,我們就把兩卡合一,再后來,我們通過系統化設計和底層的大數據模型,工人不需刷卡,就可以順利開展工作。" 劉珂說。
除此之外,為工人提供工序教學視頻,實時追蹤工序數據,根據工人能力匹配任務,工序拆解成并聯生產……這些都是飛榴科技提升工廠效率、降低招工難度和學習成本的設計。
目前,公司已經服務了上千家鞋服企業,上萬條鞋服產線和數十萬鞋服工人。除了像阿迪達斯、斯凱奇等知名品牌外,還有數以百計的中小鞋服廠。
02 打通產供銷,營收增長 2~3 倍
為工廠賦予柔性快速反應的能力,是飛榴科技開發的 " 針聰明 MES" 產品想解決的問題,也是公司最先研發的 SaaS 產品。此后,飛榴科技還研發出 " 衣覽 SCM" 和 " 黑袋子 " 平臺。這三個產品在業務和數據上相互打通,讓鞋服企業有能力快速響應消費者市場需求。
" 針聰明 MES 為鞋服工廠使用,可對訂單、衣服的款式、顏色、尺碼及其對應的工序進行拆分和匹配," 劉珂解釋道。
" 比如,封前口袋的張三做得過慢,影響了整條流水線進度。針聰明可為班組長提供三種方案,以供決策:第一,讓正做上袋布的李四幫著一起做,而原本李四的活交給王五和趙六;第二,讓線外的模板機來代替張三來做這道工序,并計算模板機所需完成的裁片數量,以及模板機所需的運行時間;第三,從其它生產線借調員工來做口袋。"
原本,組上 20 個工人一天可以做一百余件,一周后,一天能做 200 件衣服。鞋服廠的運轉效率也大幅提升。" 引入飛榴科技的系統后,工廠平均產能提升 12%,生產效率提升超 30%,不良品率下降近 50%",劉珂說。
生成解決方案的技術底座來自于飛榴科技自主研發的 AI 大模型——飛天紡織大模型。飛天紡織大模型專門垂直于鞋服生產,已通過國家網信部備案。
據了解,這款 AI 大模型會基于鞋服行業的業務規則、實際場景、生產質量 5 要素——人機料法環(工人、機器、衣料、工藝方法和環境)、以及數據庫等,生成各類供服裝企業使用的 AI 應用。
研發出針聰明后,飛榴科技的產品線還向上游和下游延伸,依次推出了面向設計師為主的 " 衣覽 SCM" 和 " 黑袋子 "。
衣覽致力于解決供應鏈協同的問題,它為鞋服設計師提供從企劃設計、制版打樣、衣料采購、到大貨生產等供應鏈協同服務。
黑袋子要解決鞋服產業銷售過程中供需錯配的問題,這款 APP 為批發商提供線上交易,也為工廠接合適的生產訂單提供平臺。
" 預計今年飛榴科技的營收可實現 2~3 倍增長。" 劉珂說。
03 跟隨中國鞋服廠出海
自 2023 年起,飛榴科技加快了出海的步伐。它已和恒田集團、順康集團等國內外公司合作,開拓東南亞和非洲市場,在柬埔寨、緬甸、埃及、孟加拉等多地,為傳統鞋服廠進行智能化改造,提升當地鞋服廠的運營效率。
近年來,國際鞋服供應鏈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并不穩定。不少做國際鞋服貿易的中國公司,紛紛在海外建設鞋服廠。這些公司不僅在海外設立工廠,而且建廠地點也分散,地點會設在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它們通過分散化的國際布局,對沖潛在的供應鏈風險。
中國鞋服企業出海,為飛榴科技帶來了出海的機會。它率先為一家中國服裝品牌的三家緬甸工廠部署了飛榴的系統,方便這家公司進行商品企劃、開發、供應鏈管理和智能化生產。
" 如果當地發生戰亂,那么當地工廠無法開工。通過系統后臺的智能規劃,我們會計算出最佳的替代方案,將剩余訂單分配到其它區域的工廠進行生產,從而保證訂單履約的平穩。" 劉珂表示。
海外工廠的情況又和國內不同,在項目落地海外的過程中,飛榴遇到不少新的挑戰。
" 比如,東南亞的工人不像國內工人一樣負責,即使某工序的紐扣被釘歪,后續工序會接著釘歪,連質檢通常也不仔細,發現不了問題。" 劉珂說:" 這導致海外工廠的返修率非常高,高達 50%。這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國內終檢返修率都會控制到 10% 以下。"
既然無法保證工人擁有足夠的責任心,那么只能運用系統規則去規避上述問題。一種做法是,飛榴系統在一些工序后設置了查驗功能,查驗工序的完成質量。一旦系統發現查驗未達標,就將衣服攔截住,不讓它進入后續工序流轉,并通過視頻教學,幫助工人更好地進行返修。
" 今年海外業務增長非常明顯。" 劉珂說。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 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