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6 日 -7 月 28 日,以 " 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 " 為主題的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下簡稱 "WAIC 2025")在上海舉行。大會現場,3000 余項前沿展品集中亮相,包括 100 余款 " 全球首發 "" 中國首秀 " 的重磅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其中,百度憑借蘿卜快跑、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和百度智算集群三項成果,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此外,百度慧播星還在 WAIC 2025 上發布了新代數字人技術 NOVA,預計將于 10 月向全行業開放。
在高光時刻背后,實則是百度 AI 戰略的必然結果。當多數企業沉迷于大模型參數競賽時,百度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以 " 超級有用 " 為核心理念,依托算力、框架、模型、應用四層全棧自研架構,構建起覆蓋出行、直播、開發、辦公等場景的 AI 應用矩陣。
從蘿卜快跑成為 WAIC 2025 的官方接駁車,到直播間里超越真人的數字人主播……百度正在用實踐證明,AI 的價值不在于技術炫耀,而在于讓每個人都能觸摸到人工智能時代的紅利。
蘿卜快跑發力,領跑全球自動駕駛領域
此次蘿卜快車的特殊身份—— WAIC 2025 官方接駁車,本身便是一種隱喻:它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是對 " 自動駕駛能否被規模化信任 " 的精彩回答。
必須要看到的是,本次三項成果入選 " 國家隊 ",是國家層對百度 AI 全棧自研能力與領先性的高度認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蘿卜快跑。事實上,如果按照時間線往前回溯的話,就能夠發現蘿卜快跑的全球版圖正在極速擴張,并加速實現應用落地。
目前,蘿卜快跑無人駕駛車隊已駛入北京、深圳、重慶等全國十多個城市,且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無疑迅速擴大了百度無人駕駛的傳播聲量,也讓更多人見證其硬核實力。
同時,蘿卜快跑還積極拓展海外版圖,力求將技術優勢擴展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
2024 年 11 月 29 日,蘿卜快跑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這也是蘿卜快跑獲得的首個右舵左行自動駕駛測試牌照;2024 年 12 月,測試區域拓展到北大嶼山;2025 年 6 月,深入東涌生活圈,安全行駛超過 15000 公里。中國香港運輸署報告指出,蘿卜快跑在不同道路場景中表現穩定,技術適應性超越預期。
2025 年 3 月 28 日,蘿卜快跑宣布與迪拜道路交通局 ( RTA )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迪拜市區開展無人駕駛規模化測試和服務。雙方計劃,將在迪拜部署超過 1000 臺全無人駕駛汽車。
據悉,這也是蘿卜快跑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開展無人駕駛規模化測試和服務。就在當天,蘿卜快跑還宣布與阿聯酋自動駕駛出行公司 Autogo 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致力于持續擴大車隊規模,打造阿布扎比地區規模最大的無人車隊。
從北京胡同到迪拜沙漠,這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首次在海外實現城市級規模化應用,這也充分展現出百度在彰顯著中國科技出海的加速度。
根據今年 5 月百度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蘿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 140 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增長 75%;截至 2025 年 5 月,蘿卜快跑在全球累計提供超 1100 萬次的出行服務。
這樣的亮眼數據,意味著中國無人駕駛方案贏得國際信任,也見證著百度開啟著 " 車輪上的革命 "。
而這也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首次大規模接入國際主流出行平臺,標志著中國方案得到全球認可。這不僅是技術輸出的里程碑,更標志著百度正在重構自動駕駛的應用模式。可以說,蘿卜快跑與 Uber 的牽手,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出海的歷史性突破。
從大會接駁車到迅速應用落地,成為 " 城市毛細血管 ",蘿卜快跑不斷提速、進階。這主要是因為,蘿卜快跑受益于百度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積淀——百度自 2013 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領域,深耕無人駕駛 12 年,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研發投入累計超過 1700 億。時至今日,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族數全球第一。
與超長里程相得益彰的,是蘿卜快跑將安全演繹得 " 出神入化 "。數據顯示,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測試及行駛里程超過 1.7 億公里,未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且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 1/14。
從技術層面看,蘿卜快跑通過十重安全冗余架構構建 " 無死角 " 防護體系,核心邏輯在于從感知、決策到控制,每個環節都設置了多重備份,以技術冗余代替人類駕駛的不確定性。
02
NOVA的 " 靈魂革命 ":讓數字人表現更佳
百度在 WAIC 2025 帶來的另一個重頭戲,則是推動數字人技術邁向新階段。
從應用場景來看,數字人技術能應用于創作 AI 主播、播客節目,以及音樂視頻、動畫視頻等多元形式的內容。" 人人皆可造人 " 的趨勢,顯然在催生出全新的內容生產范式,尤其是在直播領域,數字人主播更是大放異彩。
2025 年 6 月 15 日,羅永浩數字人在百度電商完成首場直播,吸引了超 1300 萬人次觀看。其中,GMV 突破 5500 萬元。
卓有成效之后,百度快馬加鞭地強化數字人的直播天賦。比如在 6 月 17 日的 AI Day 現場,百度電商推出夢蝶計劃,嘗試在流量和預算扶持下,打造更多的超頭主播數字人,來補充百度優選超頭主播的數量。
而僅僅在一個多月后,百度數字人在交互能力、情感表達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又取得巨大進步。可以肯定地說,百度數字人在應用層面迎來快速發展的窗口和機遇。比如,百度慧播星發布的新一代數字人技術 NOVA,就標志著超頭主播能力復刻進入規模化量產時代。
站在行業高度看,百度慧播星是業界首個 AI 全棧式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根據 IDC 發布的《中國 AI Agent 之電商直播數字人實測,2Q25》報告顯示,百度慧播星綜合實力排名行業第一。五項測評指標中,百度慧播星在技術能力、產品表現、平臺合規與穩定性、客戶服務四項均位列第一。百度慧播星實現體驗突破、內容新突破、視覺新突破,以及效果新突破在內的四大突破。
依托文心大模型 4.5 的大師級劇本模式,能生成優質腳本并驅動多模態協同,讓數字人在直播間實現形神音容的高度匹配;搭載的 AI 大腦可實時接收直播數據并自主決策,調度多智能體完成問答互動,并結合熱點輸出風格化內容;高效復刻能力僅需 10 分鐘真人樣本,就能完成聲情動作復刻,實現聲音、動作與氛圍的精準匹配。
因此,NOVA 數字人不再是只會念臺詞的機器,而是能控場、能玩梗、能帶貨的超級個體。這種 " 類人化 " 的體驗,讓 NOVA 掀起 " 靈魂革命 ",徹底打破了外界對數字人的刻板認知,讓數字人表現更佳。
03
全棧自研:拓寬 AI" 超級有用 " 之路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百度 AI 應用戰略正在結出碩果,讓 AI" 超級有用 " 的路越走越寬。
近年來,AI 行業正經歷著深刻分化:一邊是大模型公司陷入參數競賽與營銷戰,另一邊是百度等企業專注 AI 應用的落地。這種差異的背后,是兩種發展哲學的碰撞。
早在 2024 年百度世界大會,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就強調,百度不是要推出一個 " 超級應用 ",而是要打造數百萬級 " 超級有用 " 的應用。隨后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人工智能領域,百度開辟了全新的發展路徑——選擇打造 " 超級有用 " 的 AI 產品。
顯而易見的是,百度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投入 1700 億研發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耗時 12 年打磨技術;在數字人領域,從語音克隆到多模態交互,每一步都經過市場驗證……這直觀反映出,百度不是為了 AI 而做 AI 的產品,而是想讓 AI 真正落地——因為應用才是大模型真正的價值所在。
百度的策略,是完成從參數競賽到場景深耕的蛻變,并最終圓滿完成一場有關戰略定力的挑戰。
比如,蘿卜快跑、數字人,這些都是百度 AI" 超級有用 " 的代表性成果。而在 WAIC 2025 上,百度還展出了秒噠、文心快碼、百度文庫、百度網盤等一系列 AI 應用。
其中,秒噠以 " 一句話做應用 + 多智能體協作 + 多工具調用 " 的技術組合,顛覆傳統開發流程。用戶通過自然語言描述需求即可自動生成完整功能代碼,實現 "3 分鐘生成 +1 小時迭代 " 的極致開發體驗,生成智能表單、H5 邀請函及個人博客網站等。在秒噠正式上線首日,就以 " 無代碼 " 的特性,迅速吸引超 2 萬用戶使用體驗,創建應用數量突破 3 萬個。
作為國內最早投入 AI 研發的企業之一,百度打造 AI 全棧自研架構,完成從 AI 算力、AI 框架、AI 模型到 AI 應用的四層布局,且層層領先。清晰的架構和布局,讓 AI 層層有用,自然也就讓 AI 應用變得更容易落地。
其實,檢驗科技價值的終極標尺,始終是人間煙火。
當蘿卜快跑從北京胡同到迪拜沙漠,當義烏小商家用慧播星數字人開拓海外市場…… AI 才真正完成從神壇到泥土的旅程。百度 AI 四層架構的全棧布局,恰似精心設計的生態系統,能夠真正在應用層結出碩果。百度一路走來的成長軌跡,正是中國 AI 扎根現實、向上生長的縮影。
科技說說